Nov
21
郭 锐
On the not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 dictionary
Guo Rui
零 引言
本文讨论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标注词性的可能性和困难、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和词性标注、词性标注应注意的问题四方面问题。
本文所依据的汉语词类体系是朱德熙、陆俭明、郭锐承担的国家七五社科项目“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的体系。简介如下:
词
┌──────┴──────┐
组合词 独立词
┌─────┴─────┐ ┊
实词 虚词 ┊
┌────┴────┐ ┌┼┬┐ ┊
核词 饰词 ┊┊┊┊ ┊
┌──┴──┐ ┌┬┼┬┬┐ ┊┊┊┊ ┊
谓词 体词 ┊┊┊┊┊┊ ┊┊┊┊ ┊
┌┼┐ ┌┬┼┬┐ ┊┊┊┊┊┊ ┊┊┊┊ ┊
┊┊┊ ┊┊┊┊┊ ┊┊┊┊┊┊ ┊┊┊┊ ┊
⒈⒉⒊ ⒋⒌⒍⒎⒏ ⒐⒑⒒⒓⒔⒕ ⒖⒗⒘⒙ ⒚
动形状 名方时处量 区数数指副拟 介连语助 叹
容态 位间所 别 量示 声 气
词词词 词词词词词 词词词词词词 词词词词 词
⒛ 代词
(图 1:“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系统简介)
词类按层级划出,基本词类共20个,其中19类根据语法功能划出,代词是特殊类,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出的,在功能上分别相当于动词、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数词、数量词、副词。各类举例如下:
1、动词:吃、洗、跑、休息、想、病、坐、有、是、来、能、可以、完成、思考。
2、形容词:高、短、大、晚、干净、认真、伟大、不幸、有趣、可笑、结实、相同。
3、状态词:雪白、甜丝丝、黑咕隆咚、轰轰烈烈、优良、酷热、瘦高、皑皑、旖旎。
4、名词:石头、文化、国家、人民、船只、时间、钟头、长江、北京、孔子、学校。
5、方位词:前、上、里、左、南、下面、后头、以前、周围、旁边、附近、对面。
6、时间词:今天、去年、上午、刚才、过去、春节、正月、最近、拂晓、星期天。
7、处所词:当地、原处、街头、野外、一旁、乡下、民间、远处、基层。
8、量词:个、张、斤、次、天、年、分钟、点、些、种、团、滴、杯、瓶、批、套。
9、区别词:高等、公共、亲爱、民用、日常、随机、袖珍、现行、野生、业余、主要。
10、数词:一、二、两、三、十、百、千、万、亿、半、几、数、多、诸。
11、数量词:一切、大量、不少、所有、大批、部分、个把、少许、俩、片刻、许久。
12、指示词:这、那、每、其他、任何、另、唯一。
13、副词:很、都、只、也、又、就、不、赶紧、常常、正在、亲自、难道、究竟。
14、拟声词:啪、叮当、哗啦。
15、介词:把、被、从、对、在、按照、比、跟、向、由、凭。
16、连词:和、或者、并、而、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即使、况且。
17、语气词:吗、呢、啊、叭、来着、罢了。
18、助词:了、着、过、的、地、得、所、等、似的。
19、叹词:啊、唉、喂、哎哟、哼、哎呀。
20、代词:我、你、他们、谁、什么、哪里、几、多少、怎样、怎么样、这儿。
一 标注词性的必要性
关于标注词典词性的必要性,陈瑞国(1994)有较全面的讨论,这里作一些补充。
(一)词典不仅要注明词义,还要注明词的用法。标注词性就是注明词的用法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方面大家讨论较多,这里不再讨论。
(二)标注词性有助于词的义项分合的确定或发现新义项。词类划分以词的同一性为基础,分析词性(也就是充分考虑词的用法)会为分析词义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弥补单纯的词义分析的不足。下面举例(例子中凡未注明出处的都是《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子):
(1)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优良的成绩,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经过
一番争论,~他还是让步了。——[1]这里的第一个例句中的“结果”是名词,但第二个例句
中的“结果”是连词,因此“结果”应分两个义项。
(2)较:Œ比较:~一~劲儿|工作~前更为努力|用~少的钱,办~多的事[2]。——这三个例子
中的“较”词性都不同,在“~一~劲儿”中是动词,在“工作~前更为努力”中是介词,
在“用~少的钱,办~多的事”中副词,应分立三个义项:Œ<动>较量�<介>比Ž<副>较为,
相对地。
(3)火:‘(~儿)比喻暴躁或愤怒:……心头~起|他~儿了。——“心头火起”中“火”是
名词,“他火儿了”中“火儿”则是动词,所以应把‘分为两个义项:‘<名>怒气’<动>发
火,发怒。
(4)胡说:Œ瞎说:信口~。�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纯属~,不必理会。——Œ是动
词,�按释义是名词,但实际上,“这纯属~”一类用法也是动词的一种用法,如:这是
(纯属)诈骗、这是(纯属)胡闹,这是(纯属)狡辩。因此,这两个义项应合,删除名词
义项。
(5)纪念:Œ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先烈�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品|~碑|~塔。——Œ是动词,�按释义是区别词,但实际上是动词性成分做定语,同类用
法如:学习时间|化妆品|消费品。所以,Œ、�应合。
(6)一切:Œ全部的:调动~积极因素。�全部的事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数
量词,数量词有转指事物作主宾语的特点,如:
a.许多题都不会——许多都不会 b.买了俩馒头——买了俩。
因此,�应看成是Œ的一种用法,Œ、�应合。
(7)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人民的~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要善于集中群众的~。
——从释义上看,“智慧”是名词,但我们发现还有一些用法不能看作名词:
a.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在世界科技史上曾留下光辉灿烂的业绩。(人民
日报,1995年1月13日)
b.你说咱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就那么勤劳智慧?(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这里的“智慧”是形容词。实际上,在古代、近代汉语中,“智慧”一直有形容词用法:
c.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墨子·尚贤中)
d. 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红楼梦·第29回)
因此,“智慧”应增加一个义项:�<形>聪明,有智慧。
(8)放松: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警惕|~肌肉|~学习就会落后。——这里的“放
松”是动词,但还有形容词用法:
a.葛菲/顾俊有一局垫底,打得很放松,比分始终领先,一度以11∶2遥遥领先。(《人
民日报》1995年1月30日)
b.已稳获小组出线权的八一队,今天踢得比较放松,上半场被河内选拔队连拔两城,以0∶
2落后。(《人民日报》1995年1月6日)
因此应增加形容词义项:<形>松弛、不紧张。
(三)标注词性有助于准确地释义。释义是与词的词性相关的,不同词性的词应采取相应的释义方式,一般情况下用来释义的词语应基本上与被释义的词的词性相同,即释义应与词性协调,准确的释义离不开准确的词性分析。下面看一些例子。
(9)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陵谷~|人事~|时代~。——“变迁”是动词,用来释义
的词语也应是动词性的,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用了名词性词语来释义。应用动词性
词语来释义:(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
(10)决战:敌对双方使用主力以决胜负的战役或战斗。——“决战”是动词,如:
a.当年曹操率八十万人马,杀气腾腾,要跟东吴决战。(《人民日报》1995年1月10日)
b.敌人第五次“围剿”采取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企图逐渐消耗红军的有生
力量与物质资财,紧缩中央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我们的目的。
(《人民日报》1995年1月13日)
但《现代汉语词典》用名词性词语释义,不准确。应用动词性词语释义:敌对双方为决胜
负而动用主力作战。
(11)极端:�达到极点的:~兴奋|~困难。——“极端”在这里是副词,但释义用了区别词
性(定语性)的成分。应用副词性成分释义,如“极其”;或用不显示词性的方式释义,
如“表示程度达到极点”,
(四)有助于举例。词典中词语的配例应尽量能体现该词的词性,明确词性有助于配例与词性的协调。
(12)规范化: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实行~服务。——“规范化”是动词,但在此例中做定语,
不能体现其动词性,应举“对服务加以~”一类能体现动词性的例子。
(13)留守:�部队、机关、团体等离开原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守卫、联系等工作:~
处。——“留守”是动词,但此例不能体现动词性,应举“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山谷设伏,
一路~阵地”一类例子。
总之,应做到释义、配例和词性的协调。考虑词性会为我们增加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多一种眼光,其结果是使我们对义项分合、释义和举例有了新的认识。
二 标注词性的可能性和困难
2.1 标注词性的可能性
(一)词类区分是世界语言的共性,汉语也有词类区别。
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词在组合中不是随机排列的,而是有序的,这种有序性体现为语法位置对词语的选择限制,如:
(14)这 一 本 书
|_______a_____| |_b_|
|_c_||____d___|
|_e_||_f_|
按层次分析法,例(1)共有六个语法位置,其中位置b、c、d、e、f五个位置分别可以由以下单词替换:
位置b:纸、鱼、石头、花生、苹果…… (名词)
位置c:那、每、任何、某、另、唯一…… (指示词)
位置d:不少、一切、许多、俩…… (数量词)
位置e:两、三、四、十、半、几…… (数词)
位置f:张、条、块、粒、个…… (量词)
这种替换是有限制的,比如出现在位置b的词不能替换出现在位置c上的词,出现在位置c上的词不能替换出现在位置f上的词,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语法位置对能进入的词有选择限制,不同的语法位置允许进入的词是不同的。这就表明,词语的本身的性质有不同,我们就可以根据词的性质的不同把词分成不同的类。
(二)汉语词类划分研究已有大量积累,我们已经找到汉语词类划分的一套明确标准,并对4万多词进行了归类,证明这套标准是可行的。
我们的划类标准如下:
与别的成分组合
【组合词】 + ┃ - 【叹词】
┏━━━━━━━━━━━━┻━━━━━━━━━━━━┓
充任句法成分 ┊
【实词】 + ┃ - 【虚词】 ┊
┏━━━━━━━━━┻━━━━━━━━━━┓ ┊
充任核心成分 ①(~实词)〖状〗+谓词性成分 ┊
┃ ②谓词性成分+(~实词)〖后状〗 ┊
【核词】 + ┃ - 【饰词】 + │ - ┊
┏━━━━━━━━━━┻━━━━━━━━━┓ ┌──┴──┐ ┊
不~|没~|很~|~宾|~补|补| “~”(的声音| ┊ ①实词~实词〖联合〗 ┊
介词结构~|所~|(谓∧*(主|宾)) 一声|地响) ┊ ②~([主]谓词性成分) ┊
【谓词】 + ┃ - 【体词】 + │ - ┊ ∧*((主~谓)|单用) ┊
┏━━━━┻━━━━┓ ┌─┴─┐ ┊ +┌─┴─┐- ┊
不~|没~|~宾|~补| (一|两)~∧ ┊ [一]~量∧ ┊ ┊ ①其他成分~停顿∧ ┊
粘补|很~|在~|所~| *(主|一个~) ┊(*谓词∧这[一]~量) ┊ ┊ *其他成分~非停顿 ┊
│ │ ┊ │ ┊ ┊ ②其他成分~语气词 ┊
+ │ - + │ - ┊ + │ - ┊ ┊ ∧*其他功能 ┊
┌─┴─┐ ┌───┴────┐ ┊┌──┴──┐ ┊ ┊ +┌┴┐- ┊
│ ┊ ┊ ~(上|里|以南)|*在[定]~ ┊┊ ①~(核词+的+名) ┊ ┊ ┊ ┊ ┊
很[不]~∧ ┊ ┊ │ ┊┊ ∧*(~数+量+名) ┊ ┊ ┊ ┊ ┊
*(很~宾)┊ ┊ + │ - ┊┊ ②谓词~〖准宾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方位结构〗∧ ┊┊ ┊ 状 ┊ ┊ ┊ ┊ ┊
┊ ┊ ┊ ┊ ┊ *~(里|上|以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到~|~以来|┊┊ ┊ ┊数量~[的] ┊ ┊ ┊ ┊ ┊
┊ ┊ ┊ ┊ ┊ ┊ ~的时候) ┊┊ ┊ ┊+名〖定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 动 状 量 名 方 时 处 拟数 数副 区 指 介 连 语 助 叹
容 态 位 间 所 声 量 别 示 气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符号说明:“~”:语法位置;“│”、“{”:或;“∧”:并且;“*”:不能;“()”:层次;“[ ]”选择性成分;“【 】”:
大类名称;“〖 〗”说明性文字;“+”满足此标准;“-”不满足此标准。
(图2)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
2.2 标注词性的困难
根据我们的工作,标注词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个别词用法特殊,难以归类,但数量极少。如:整、摄氏、例如、内秀、据说、阿门、贵姓。
(二)个别词在使用中的句法成分不好确定,因而不好归类。如:
(15)决心/提前完成任务(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决心”应看作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决心”应看作副词。)
(16)继续/前进(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继续”是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继续”是副词。)
(17)(三名工人)随同他/前往工地(如果整个结构是连谓结构,那么“随同”是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随同”是介词。)
(18)享年/八十岁(如果整个结构是主谓结构,那么“享年”是名词,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享年”是动词。)
(三)部分词的用法不清楚,主要是文言词和专门用语。如:狐媚、安堵、板荡、错谬、风凉、渐染、暗转、爆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来解决。
(四)部分词同一性的确定有困难。如“很危险”和“有危险”中的“危险”是否同一,“很困难”和“不少困难”中“困难”是否同一,“表现得很好”和“他今天的表现很好 ”中的“表现”是否同一,“文章的论点前后冲突”和“武装冲突”中的“冲突”是否同一。词的同一性涉及到分类的单位,如果不同一,那么肯定应作为两个单位分别考察,处理成兼类词或不同词类的同音词;如果同一,那么是一个单位,可以处理成兼类词也可以不处理成兼类词,是否处理成兼类词,要通盘考虑。
尽管有以上困难,但归类有困难的词毕竟是少数,其中一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得到解决,那些目前一时还不能定类的词,不妨暂时归入语法功能接近的词类,比如可暂把“整”归入形容词,“例如、据说”归入动词等。
三 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和词性标注
要标注词性,就应首先对一个成分是否成词作出区分。但一个成分是否成词有时不好说清。吕叔湘(1979)指出,有些成分是否成词比较好说明,但有些成分就比较复杂,比如“叶”一般不单用,但在植物学中可单用,“时”在说话时不单用,但在文章中可单用,如果承认“叶、时”是词,那么就抹杀了一个重要事实:这些语素在一般场合是不能单用的。此外,一个词到底是什么词类,有时在不同的场合有差异,比如“杯”在口语中应看作量词,但在书面上又可作为名词(如“杯中”)。实际上这类现象是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造成的,对现代汉语内部分层作出分析,我们就可以较好地处理这类现象。
现代汉语实际上是一个不同质的系统,可以说是由不同层次的成分混合而成,主要有历史层次和领域层次两个方面的层次。
现代汉语书面语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层次的混合体,其中主要可以分出两个层次:现代白话层次和文言层次。现代书面汉语以现代白话为底子,夹杂一些文言的说法。文言层次在现代书面汉语中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形式:
(一)夹杂于现代白话底子的文言词。如“国(国内)、校(校内)、时(来时)、战(战前)、该(该同志)、本(本校)、于(生于北京)、虽(虽有困难)、皑皑、旖旎”等。
(二)夹杂于白话底子的文言用法。有些词虽属于现代白话层次,但仍可有文言用法,如:
(19)在一个“关于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研究中,实验人员让儿童比较两个小汽车运动
的速度是否一致(事实上两车运动的速度是一致的),其目的是要看看儿童是怎样理解求速
度的公式的。(《儿童的心理世界》,方富熹、方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一些人纪律和全局意识淡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听,我行我素,导致小团体
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滋长。(《人民日报》1995年6月27日)
(21)农家肥走俏黑龙江(《人民日报》1995年4月28日)
例(19)中的“车”是现代白话层次的词,但这里直接受数词修饰,是一种文言用法;例(20)中的“上、下”也是现代白话层次的词,在这里单独做主语,是文言用法。例(21)中形容词“走俏”带处所宾语,是文言用法。
文言层次的成分主要出现于韵文、标题、四字格和其他对举格式、单音节方位词“前、后、内、外、中”等的前面、军事语体、新闻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
不同历史层次内的成分在语法上有三方面可能的不同:
1、成词与否。如“时、国、校、鸭、应、置、共、均、与、于、之”在现代白话层次不成词,但在文言层次成词,如:
(22)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对外政策中突出了经济因素,在处理国与国[3]关系时,对本国经济
利益的考虑往往多于对政治的考虑。(《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
(23)十多年来,该校共培养了2.7万名干部,超过了同期该校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数。(《人
民日报》1995年1月4日)
(24)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歌词)
(25)运用观察法时,应使被观察者始终处于日常教学或生活的情景之中,尽量避免
外来干扰。(《儿童的心理世界》,方富熹、方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6)“抓两头”,就不能一头热,一头冷,更不能“嫌贫爱富”,置贫困村于不顾。
(《人民日报》1995年1月4日)
(27)他先以一部兵力围攻徐水,伺机诱歼来援之敌。(《人民日报》1995年4月28日)
2、语法功能。即上文所说的夹杂于白话底子的文言用法和一般用法的不同。
3、词类。例如“杯、盘、拳、口”在现代白话层次属量词,如“一杯酒、一盘菜、打一拳、咬一口”,但在文言层次属名词,如“杯中、挥拳、口中”。“依然”在现代白话层次属副词,如“国际形势依然不稳定”,但在文言层次属状态词,如“风采依然”。
领域层次主要可区分日常语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包括科技语言)层次。比如“叶、鳄”在日常语言层次不成词,但在生物学语言中成词;“胸、肩”[4]在日常语言层次不成词,但在生理学、医学语言中成词。又如“金”在日常语言层次属区别词,但在科技语言层次属名词;“热”在日常语言层次属形容词、动词,但在科技语言层次可以属名词。
对于这些在不同层次成词性和词性有差异的词,有的词典只承认通用层次(现代白话和日常语言层次),只要通用层次不成词则按语素处理,只标注通用层次所属词类[5];有的词典则是通用层次和特殊层次都承认,但不加区分[6]。这两种处理都把问题简单化了,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不同层次的成分都承认,并且标明其所属层次。比如现代白话层次和日常语言层次的成分不加标记,但给文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层次的成分加标记,如“国:[文言]<名>”、“口:Œ量词;�[文言]<名>”、“金:Œ<区别>;�[物理]<名>”。
四 词性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几部词典的词性标注工作的分析,我们觉得主要应注意四点:
(一)应通盘考虑,建立一个内部协调的词类体系。比如,过去的多数词类体系不区分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量词,都归入形容词,又把形容词归入谓词(主要作谓语),但实际上区别词、数量词都不属谓词,而属饰词(主要作修饰语),因此这样的体系内部不协调。目前已出的标注词性的词典都没有认真作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沿用“暂拟体系”的词类系统,缺乏明确的划类标准,漏洞不少。
(二)应以明确的语法功能为划类标准,不能以意义为划类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必须以可观察的(看得见的)特征为划类标准,这样才能有可操作性。意义不可观察,因而用来判断词性不可靠。下面看几部词典的词性标注:
(28)一:Œ<数>数字,最小的正整数。�<形>相同;一样:咱们坐~趟车|他们俩在~个单位。
Ž<形>满;整个;完全:坐了满满~车人|~身土……�<代>每;各:全班分六个组,~组
八个人|~年一次。‘<代>某:~天晚上|有~年。(《现代汉语规范字典》[7])——实际上,
上述义项都是数词,但编写者根据意义,分别注成了与释义词语相同的词性。
(29)大:‘<名>大小的程度:船上的甲板有两个篮球场那么~|他的力气有多~。(《现代汉
语规范字典》)——这里的“大”受“那么、多”修饰,显然不是名词用法,应归为形容
词,但编写者根据释义注成了名词。
(30)一定:�<副>必定。(《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一定”可以受“不”否定,如:
a.他不~去。 b.迟到的人不~是没有赶上班车。
因此“一定”应归为动词(助动词),但编写者根据意义注成了副词。
(31)残缺:<形容词>缺少一部分;不完整。(《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残缺”可
以做谓语,不能受“很”类程度副词修饰,应归为动词,但编者根据“不完整”的意义归
成了形容词。
(三)注意同一性问题。
词类划分应以概括词为对象,因此,划类的前提是确定词的同一性,同一性确定不好,就有可能把同一词的不同用法看作不同单位而划归不同词类,或忽略词的兼类。如:
(32)老:Œ<形>年龄大:人~心不~|~奶奶。�<名>年纪大的人:敬~院|尊~爱幼|一家~小。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8])——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可以转指作主宾语,如: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b.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韩非子·安
危)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现代汉语中文言层次和构词采取古汉语的规则是常事,“敬老院、尊老爱幼”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形容词转指作宾语的规则,应与形容词处理为同一单位。因此�应合于Œ,同属形容词性。
(四)兼类词的处理应全盘考虑、统一处理。
兼类词有异型兼类词和同型兼类词两种。异型兼类词指词义不同的兼类词,如“领导(动、名)、锁(动、名)、死(动、形)”,也有人认为这些实际是同音词。同型兼类词指词义相同的兼类词,如“共同(区别词、副词)、小时(量词、名词)、区别(动词、副词)”。异型兼类词必须处理成兼类词或异类同音词,但同型兼类词从理论上说则不一定处理成兼类词,这与我们的划类策略有关。比如“研究、检查”一类词,兼有动词和名词的性质,我们可以采取同质策略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也可以采取同型策略处理成第三类词,还可以采取优先同型策略处理成动词或名词。到底采取哪一种策略,主要应考虑下面两方面因素:(一)词类的简单性:类的总数尽可能少;同型兼类词总数尽可能少。(二)句法规则的简单性:划归同一词类的不同词的语法功能应尽可能单一。两方面因素实际上是矛盾的,照顾了词类的简单性就会破坏句法的简单性,照顾了句法的简单性就会破坏词类的简单性,因此应全盘考虑,使两方面的总代价降到最小。比如“研究、检查”等具有动词和名词性质的词占常用动词的44%,若采取同质策略,则会使兼类词太多,破坏词类的简单性,由于数量相当大,因而在句法规则方面得到的好处远远抵不上在词类的简单性上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宜采取优先同型策略,把这类词处理为动词,叫“名动词”。只有在词类性质重合的词数量少时,才宜采取同质策略。比如,“胜利、区别、破例 ”等既有动词性,又有副词性(可做状语),这一类词数量很少,采取同质策略不会使狭义兼类词过多,还会有词类与词类性质一一对应的优点,两方面的总代价较小,因此宜对这些词采取同质策略,处理为动词兼副词。
一旦划类策略定下来,就应对同类现象作统一处理,比如如果把“研究”处理成动词兼名词,就应把“生产、管理、照顾”等也处理成动词兼名词;如果前者处理成动词,那么后者也应处理成动词。《现代汉语用法大词典》把“生产、变化”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但“研究、学习、检查”却只是动词;《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把“生产、变化、研究、学习、检查”都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但把“管理、检验、训练、实习、出版”只处理为动词,这两种处理都缺乏统一性。
附注
[1] “——”后面是笔者的评论。
[2] 陈瑞国(1994)已举过这个例子。
[3] 这里文言层次的“国”和文言层次的“与”是相互配合的,若用现代白话层次的“和”替换“与”,说成“在处理国和国关系时”就不成话了。
[4] 专业语言层次常取文言成分,“叶、鳄、胸、肩”在日常语言的文言层次也是成词的。
[5] 如《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6] 如《现代汉语用法词典》。
[7] 《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的处理与此类似。
8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的处理与此相同。
参考文献:
陈瑞国,1994,词典标注词性浅谈,《理论学习月刊》第9期
冯志纯等,1989,《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高更生,1995,汉语词分类的设想,《中国语言学学报》第六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顾士熙主编,1995,《汉语常用词典》,西安:未来出版社
胡明扬,1996,兼类问题,《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胡裕树主编,1995,《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晓琪等,1997,《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行健主编,1998,《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林 立,1982,名词动词兼类和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刘振铎等,1994,《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
卢甲文,1982,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和层次,《中州学刊》1982.6
陆丙甫,1981,动词名词兼类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陆福庆,1987,试论兼类词的义项建立原则,《辞书研究》第1期
陆俭明,1993,关于汉语的词类划分,韩国《人文科学》69-70合集
陆俭明,1994,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闵龙华主编,1994,《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石安石,1980,汉语词类划分问题再探讨,《语言研究论丛》,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孙全洲,1986,《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探索,《辞书研究》第3期
孙全洲主编,1995,《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宛志文,1985,虚词词性标注的统一性和释义方式,《辞书研究》第2期
赵振钧主编,1997,《语文大辞海》,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郑立华,1986,词性与双语词典的释义,《辞书研究》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7,《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钟 梫,1980,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周行健主编,1990,《实用汉语用法词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周行健等主编,1997,《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
周 艺,1984,论汉语词典应标明词类,《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
On the not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 dictionary
Guo Rui
零 引言
本文讨论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标注词性的可能性和困难、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和词性标注、词性标注应注意的问题四方面问题。
本文所依据的汉语词类体系是朱德熙、陆俭明、郭锐承担的国家七五社科项目“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的体系。简介如下:
词
┌──────┴──────┐
组合词 独立词
┌─────┴─────┐ ┊
实词 虚词 ┊
┌────┴────┐ ┌┼┬┐ ┊
核词 饰词 ┊┊┊┊ ┊
┌──┴──┐ ┌┬┼┬┬┐ ┊┊┊┊ ┊
谓词 体词 ┊┊┊┊┊┊ ┊┊┊┊ ┊
┌┼┐ ┌┬┼┬┐ ┊┊┊┊┊┊ ┊┊┊┊ ┊
┊┊┊ ┊┊┊┊┊ ┊┊┊┊┊┊ ┊┊┊┊ ┊
⒈⒉⒊ ⒋⒌⒍⒎⒏ ⒐⒑⒒⒓⒔⒕ ⒖⒗⒘⒙ ⒚
动形状 名方时处量 区数数指副拟 介连语助 叹
容态 位间所 别 量示 声 气
词词词 词词词词词 词词词词词词 词词词词 词
⒛ 代词
(图 1:“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系统简介)
词类按层级划出,基本词类共20个,其中19类根据语法功能划出,代词是特殊类,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出的,在功能上分别相当于动词、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数词、数量词、副词。各类举例如下:
1、动词:吃、洗、跑、休息、想、病、坐、有、是、来、能、可以、完成、思考。
2、形容词:高、短、大、晚、干净、认真、伟大、不幸、有趣、可笑、结实、相同。
3、状态词:雪白、甜丝丝、黑咕隆咚、轰轰烈烈、优良、酷热、瘦高、皑皑、旖旎。
4、名词:石头、文化、国家、人民、船只、时间、钟头、长江、北京、孔子、学校。
5、方位词:前、上、里、左、南、下面、后头、以前、周围、旁边、附近、对面。
6、时间词:今天、去年、上午、刚才、过去、春节、正月、最近、拂晓、星期天。
7、处所词:当地、原处、街头、野外、一旁、乡下、民间、远处、基层。
8、量词:个、张、斤、次、天、年、分钟、点、些、种、团、滴、杯、瓶、批、套。
9、区别词:高等、公共、亲爱、民用、日常、随机、袖珍、现行、野生、业余、主要。
10、数词:一、二、两、三、十、百、千、万、亿、半、几、数、多、诸。
11、数量词:一切、大量、不少、所有、大批、部分、个把、少许、俩、片刻、许久。
12、指示词:这、那、每、其他、任何、另、唯一。
13、副词:很、都、只、也、又、就、不、赶紧、常常、正在、亲自、难道、究竟。
14、拟声词:啪、叮当、哗啦。
15、介词:把、被、从、对、在、按照、比、跟、向、由、凭。
16、连词:和、或者、并、而、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即使、况且。
17、语气词:吗、呢、啊、叭、来着、罢了。
18、助词:了、着、过、的、地、得、所、等、似的。
19、叹词:啊、唉、喂、哎哟、哼、哎呀。
20、代词:我、你、他们、谁、什么、哪里、几、多少、怎样、怎么样、这儿。
一 标注词性的必要性
关于标注词典词性的必要性,陈瑞国(1994)有较全面的讨论,这里作一些补充。
(一)词典不仅要注明词义,还要注明词的用法。标注词性就是注明词的用法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方面大家讨论较多,这里不再讨论。
(二)标注词性有助于词的义项分合的确定或发现新义项。词类划分以词的同一性为基础,分析词性(也就是充分考虑词的用法)会为分析词义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弥补单纯的词义分析的不足。下面举例(例子中凡未注明出处的都是《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子):
(1)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优良的成绩,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经过
一番争论,~他还是让步了。——[1]这里的第一个例句中的“结果”是名词,但第二个例句
中的“结果”是连词,因此“结果”应分两个义项。
(2)较:Œ比较:~一~劲儿|工作~前更为努力|用~少的钱,办~多的事[2]。——这三个例子
中的“较”词性都不同,在“~一~劲儿”中是动词,在“工作~前更为努力”中是介词,
在“用~少的钱,办~多的事”中副词,应分立三个义项:Œ<动>较量�<介>比Ž<副>较为,
相对地。
(3)火:‘(~儿)比喻暴躁或愤怒:……心头~起|他~儿了。——“心头火起”中“火”是
名词,“他火儿了”中“火儿”则是动词,所以应把‘分为两个义项:‘<名>怒气’<动>发
火,发怒。
(4)胡说:Œ瞎说:信口~。�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纯属~,不必理会。——Œ是动
词,�按释义是名词,但实际上,“这纯属~”一类用法也是动词的一种用法,如:这是
(纯属)诈骗、这是(纯属)胡闹,这是(纯属)狡辩。因此,这两个义项应合,删除名词
义项。
(5)纪念:Œ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用实际行动~先烈�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品|~碑|~塔。——Œ是动词,�按释义是区别词,但实际上是动词性成分做定语,同类用
法如:学习时间|化妆品|消费品。所以,Œ、�应合。
(6)一切:Œ全部的:调动~积极因素。�全部的事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数
量词,数量词有转指事物作主宾语的特点,如:
a.许多题都不会——许多都不会 b.买了俩馒头——买了俩。
因此,�应看成是Œ的一种用法,Œ、�应合。
(7)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人民的~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要善于集中群众的~。
——从释义上看,“智慧”是名词,但我们发现还有一些用法不能看作名词:
a.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在世界科技史上曾留下光辉灿烂的业绩。(人民
日报,1995年1月13日)
b.你说咱古代劳动人民怎么就那么勤劳智慧?(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这里的“智慧”是形容词。实际上,在古代、近代汉语中,“智慧”一直有形容词用法:
c.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墨子·尚贤中)
d. 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红楼梦·第29回)
因此,“智慧”应增加一个义项:�<形>聪明,有智慧。
(8)放松: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警惕|~肌肉|~学习就会落后。——这里的“放
松”是动词,但还有形容词用法:
a.葛菲/顾俊有一局垫底,打得很放松,比分始终领先,一度以11∶2遥遥领先。(《人
民日报》1995年1月30日)
b.已稳获小组出线权的八一队,今天踢得比较放松,上半场被河内选拔队连拔两城,以0∶
2落后。(《人民日报》1995年1月6日)
因此应增加形容词义项:<形>松弛、不紧张。
(三)标注词性有助于准确地释义。释义是与词的词性相关的,不同词性的词应采取相应的释义方式,一般情况下用来释义的词语应基本上与被释义的词的词性相同,即释义应与词性协调,准确的释义离不开准确的词性分析。下面看一些例子。
(9)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陵谷~|人事~|时代~。——“变迁”是动词,用来释义
的词语也应是动词性的,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用了名词性词语来释义。应用动词性
词语来释义:(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
(10)决战:敌对双方使用主力以决胜负的战役或战斗。——“决战”是动词,如:
a.当年曹操率八十万人马,杀气腾腾,要跟东吴决战。(《人民日报》1995年1月10日)
b.敌人第五次“围剿”采取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企图逐渐消耗红军的有生
力量与物质资财,紧缩中央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我们的目的。
(《人民日报》1995年1月13日)
但《现代汉语词典》用名词性词语释义,不准确。应用动词性词语释义:敌对双方为决胜
负而动用主力作战。
(11)极端:�达到极点的:~兴奋|~困难。——“极端”在这里是副词,但释义用了区别词
性(定语性)的成分。应用副词性成分释义,如“极其”;或用不显示词性的方式释义,
如“表示程度达到极点”,
(四)有助于举例。词典中词语的配例应尽量能体现该词的词性,明确词性有助于配例与词性的协调。
(12)规范化: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实行~服务。——“规范化”是动词,但在此例中做定语,
不能体现其动词性,应举“对服务加以~”一类能体现动词性的例子。
(13)留守:�部队、机关、团体等离开原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守卫、联系等工作:~
处。——“留守”是动词,但此例不能体现动词性,应举“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山谷设伏,
一路~阵地”一类例子。
总之,应做到释义、配例和词性的协调。考虑词性会为我们增加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多一种眼光,其结果是使我们对义项分合、释义和举例有了新的认识。
二 标注词性的可能性和困难
2.1 标注词性的可能性
(一)词类区分是世界语言的共性,汉语也有词类区别。
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词在组合中不是随机排列的,而是有序的,这种有序性体现为语法位置对词语的选择限制,如:
(14)这 一 本 书
|_______a_____| |_b_|
|_c_||____d___|
|_e_||_f_|
按层次分析法,例(1)共有六个语法位置,其中位置b、c、d、e、f五个位置分别可以由以下单词替换:
位置b:纸、鱼、石头、花生、苹果…… (名词)
位置c:那、每、任何、某、另、唯一…… (指示词)
位置d:不少、一切、许多、俩…… (数量词)
位置e:两、三、四、十、半、几…… (数词)
位置f:张、条、块、粒、个…… (量词)
这种替换是有限制的,比如出现在位置b的词不能替换出现在位置c上的词,出现在位置c上的词不能替换出现在位置f上的词,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语法位置对能进入的词有选择限制,不同的语法位置允许进入的词是不同的。这就表明,词语的本身的性质有不同,我们就可以根据词的性质的不同把词分成不同的类。
(二)汉语词类划分研究已有大量积累,我们已经找到汉语词类划分的一套明确标准,并对4万多词进行了归类,证明这套标准是可行的。
我们的划类标准如下:
与别的成分组合
【组合词】 + ┃ - 【叹词】
┏━━━━━━━━━━━━┻━━━━━━━━━━━━┓
充任句法成分 ┊
【实词】 + ┃ - 【虚词】 ┊
┏━━━━━━━━━┻━━━━━━━━━━┓ ┊
充任核心成分 ①(~实词)〖状〗+谓词性成分 ┊
┃ ②谓词性成分+(~实词)〖后状〗 ┊
【核词】 + ┃ - 【饰词】 + │ - ┊
┏━━━━━━━━━━┻━━━━━━━━━┓ ┌──┴──┐ ┊
不~|没~|很~|~宾|~补|补| “~”(的声音| ┊ ①实词~实词〖联合〗 ┊
介词结构~|所~|(谓∧*(主|宾)) 一声|地响) ┊ ②~([主]谓词性成分) ┊
【谓词】 + ┃ - 【体词】 + │ - ┊ ∧*((主~谓)|单用) ┊
┏━━━━┻━━━━┓ ┌─┴─┐ ┊ +┌─┴─┐- ┊
不~|没~|~宾|~补| (一|两)~∧ ┊ [一]~量∧ ┊ ┊ ①其他成分~停顿∧ ┊
粘补|很~|在~|所~| *(主|一个~) ┊(*谓词∧这[一]~量) ┊ ┊ *其他成分~非停顿 ┊
│ │ ┊ │ ┊ ┊ ②其他成分~语气词 ┊
+ │ - + │ - ┊ + │ - ┊ ┊ ∧*其他功能 ┊
┌─┴─┐ ┌───┴────┐ ┊┌──┴──┐ ┊ ┊ +┌┴┐- ┊
│ ┊ ┊ ~(上|里|以南)|*在[定]~ ┊┊ ①~(核词+的+名) ┊ ┊ ┊ ┊ ┊
很[不]~∧ ┊ ┊ │ ┊┊ ∧*(~数+量+名) ┊ ┊ ┊ ┊ ┊
*(很~宾)┊ ┊ + │ - ┊┊ ②谓词~〖准宾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方位结构〗∧ ┊┊ ┊ 状 ┊ ┊ ┊ ┊ ┊
┊ ┊ ┊ ┊ ┊ *~(里|上|以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到~|~以来|┊┊ ┊ ┊数量~[的] ┊ ┊ ┊ ┊ ┊
┊ ┊ ┊ ┊ ┊ ┊ ~的时候) ┊┊ ┊ ┊+名〖定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 动 状 量 名 方 时 处 拟数 数副 区 指 介 连 语 助 叹
容 态 位 间 所 声 量 别 示 气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符号说明:“~”:语法位置;“│”、“{”:或;“∧”:并且;“*”:不能;“()”:层次;“[ ]”选择性成分;“【 】”:
大类名称;“〖 〗”说明性文字;“+”满足此标准;“-”不满足此标准。
(图2)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
2.2 标注词性的困难
根据我们的工作,标注词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个别词用法特殊,难以归类,但数量极少。如:整、摄氏、例如、内秀、据说、阿门、贵姓。
(二)个别词在使用中的句法成分不好确定,因而不好归类。如:
(15)决心/提前完成任务(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决心”应看作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决心”应看作副词。)
(16)继续/前进(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继续”是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继续”是副词。)
(17)(三名工人)随同他/前往工地(如果整个结构是连谓结构,那么“随同”是动词,如果整个结构是状中偏正结构,那么“随同”是介词。)
(18)享年/八十岁(如果整个结构是主谓结构,那么“享年”是名词,如果整个结构是述宾结构,那么“享年”是动词。)
(三)部分词的用法不清楚,主要是文言词和专门用语。如:狐媚、安堵、板荡、错谬、风凉、渐染、暗转、爆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来解决。
(四)部分词同一性的确定有困难。如“很危险”和“有危险”中的“危险”是否同一,“很困难”和“不少困难”中“困难”是否同一,“表现得很好”和“他今天的表现很好 ”中的“表现”是否同一,“文章的论点前后冲突”和“武装冲突”中的“冲突”是否同一。词的同一性涉及到分类的单位,如果不同一,那么肯定应作为两个单位分别考察,处理成兼类词或不同词类的同音词;如果同一,那么是一个单位,可以处理成兼类词也可以不处理成兼类词,是否处理成兼类词,要通盘考虑。
尽管有以上困难,但归类有困难的词毕竟是少数,其中一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得到解决,那些目前一时还不能定类的词,不妨暂时归入语法功能接近的词类,比如可暂把“整”归入形容词,“例如、据说”归入动词等。
三 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和词性标注
要标注词性,就应首先对一个成分是否成词作出区分。但一个成分是否成词有时不好说清。吕叔湘(1979)指出,有些成分是否成词比较好说明,但有些成分就比较复杂,比如“叶”一般不单用,但在植物学中可单用,“时”在说话时不单用,但在文章中可单用,如果承认“叶、时”是词,那么就抹杀了一个重要事实:这些语素在一般场合是不能单用的。此外,一个词到底是什么词类,有时在不同的场合有差异,比如“杯”在口语中应看作量词,但在书面上又可作为名词(如“杯中”)。实际上这类现象是现代汉语的内部分层造成的,对现代汉语内部分层作出分析,我们就可以较好地处理这类现象。
现代汉语实际上是一个不同质的系统,可以说是由不同层次的成分混合而成,主要有历史层次和领域层次两个方面的层次。
现代汉语书面语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层次的混合体,其中主要可以分出两个层次:现代白话层次和文言层次。现代书面汉语以现代白话为底子,夹杂一些文言的说法。文言层次在现代书面汉语中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形式:
(一)夹杂于现代白话底子的文言词。如“国(国内)、校(校内)、时(来时)、战(战前)、该(该同志)、本(本校)、于(生于北京)、虽(虽有困难)、皑皑、旖旎”等。
(二)夹杂于白话底子的文言用法。有些词虽属于现代白话层次,但仍可有文言用法,如:
(19)在一个“关于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研究中,实验人员让儿童比较两个小汽车运动
的速度是否一致(事实上两车运动的速度是一致的),其目的是要看看儿童是怎样理解求速
度的公式的。(《儿童的心理世界》,方富熹、方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一些人纪律和全局意识淡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听,我行我素,导致小团体
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滋长。(《人民日报》1995年6月27日)
(21)农家肥走俏黑龙江(《人民日报》1995年4月28日)
例(19)中的“车”是现代白话层次的词,但这里直接受数词修饰,是一种文言用法;例(20)中的“上、下”也是现代白话层次的词,在这里单独做主语,是文言用法。例(21)中形容词“走俏”带处所宾语,是文言用法。
文言层次的成分主要出现于韵文、标题、四字格和其他对举格式、单音节方位词“前、后、内、外、中”等的前面、军事语体、新闻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
不同历史层次内的成分在语法上有三方面可能的不同:
1、成词与否。如“时、国、校、鸭、应、置、共、均、与、于、之”在现代白话层次不成词,但在文言层次成词,如:
(22)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对外政策中突出了经济因素,在处理国与国[3]关系时,对本国经济
利益的考虑往往多于对政治的考虑。(《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
(23)十多年来,该校共培养了2.7万名干部,超过了同期该校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数。(《人
民日报》1995年1月4日)
(24)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歌词)
(25)运用观察法时,应使被观察者始终处于日常教学或生活的情景之中,尽量避免
外来干扰。(《儿童的心理世界》,方富熹、方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6)“抓两头”,就不能一头热,一头冷,更不能“嫌贫爱富”,置贫困村于不顾。
(《人民日报》1995年1月4日)
(27)他先以一部兵力围攻徐水,伺机诱歼来援之敌。(《人民日报》1995年4月28日)
2、语法功能。即上文所说的夹杂于白话底子的文言用法和一般用法的不同。
3、词类。例如“杯、盘、拳、口”在现代白话层次属量词,如“一杯酒、一盘菜、打一拳、咬一口”,但在文言层次属名词,如“杯中、挥拳、口中”。“依然”在现代白话层次属副词,如“国际形势依然不稳定”,但在文言层次属状态词,如“风采依然”。
领域层次主要可区分日常语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包括科技语言)层次。比如“叶、鳄”在日常语言层次不成词,但在生物学语言中成词;“胸、肩”[4]在日常语言层次不成词,但在生理学、医学语言中成词。又如“金”在日常语言层次属区别词,但在科技语言层次属名词;“热”在日常语言层次属形容词、动词,但在科技语言层次可以属名词。
对于这些在不同层次成词性和词性有差异的词,有的词典只承认通用层次(现代白话和日常语言层次),只要通用层次不成词则按语素处理,只标注通用层次所属词类[5];有的词典则是通用层次和特殊层次都承认,但不加区分[6]。这两种处理都把问题简单化了,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不同层次的成分都承认,并且标明其所属层次。比如现代白话层次和日常语言层次的成分不加标记,但给文言层次和专业语言层次的成分加标记,如“国:[文言]<名>”、“口:Œ量词;�[文言]<名>”、“金:Œ<区别>;�[物理]<名>”。
四 词性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几部词典的词性标注工作的分析,我们觉得主要应注意四点:
(一)应通盘考虑,建立一个内部协调的词类体系。比如,过去的多数词类体系不区分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量词,都归入形容词,又把形容词归入谓词(主要作谓语),但实际上区别词、数量词都不属谓词,而属饰词(主要作修饰语),因此这样的体系内部不协调。目前已出的标注词性的词典都没有认真作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沿用“暂拟体系”的词类系统,缺乏明确的划类标准,漏洞不少。
(二)应以明确的语法功能为划类标准,不能以意义为划类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必须以可观察的(看得见的)特征为划类标准,这样才能有可操作性。意义不可观察,因而用来判断词性不可靠。下面看几部词典的词性标注:
(28)一:Œ<数>数字,最小的正整数。�<形>相同;一样:咱们坐~趟车|他们俩在~个单位。
Ž<形>满;整个;完全:坐了满满~车人|~身土……�<代>每;各:全班分六个组,~组
八个人|~年一次。‘<代>某:~天晚上|有~年。(《现代汉语规范字典》[7])——实际上,
上述义项都是数词,但编写者根据意义,分别注成了与释义词语相同的词性。
(29)大:‘<名>大小的程度:船上的甲板有两个篮球场那么~|他的力气有多~。(《现代汉
语规范字典》)——这里的“大”受“那么、多”修饰,显然不是名词用法,应归为形容
词,但编写者根据释义注成了名词。
(30)一定:�<副>必定。(《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一定”可以受“不”否定,如:
a.他不~去。 b.迟到的人不~是没有赶上班车。
因此“一定”应归为动词(助动词),但编写者根据意义注成了副词。
(31)残缺:<形容词>缺少一部分;不完整。(《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残缺”可
以做谓语,不能受“很”类程度副词修饰,应归为动词,但编者根据“不完整”的意义归
成了形容词。
(三)注意同一性问题。
词类划分应以概括词为对象,因此,划类的前提是确定词的同一性,同一性确定不好,就有可能把同一词的不同用法看作不同单位而划归不同词类,或忽略词的兼类。如:
(32)老:Œ<形>年龄大:人~心不~|~奶奶。�<名>年纪大的人:敬~院|尊~爱幼|一家~小。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8])——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可以转指作主宾语,如: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b.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韩非子·安
危)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现代汉语中文言层次和构词采取古汉语的规则是常事,“敬老院、尊老爱幼”实际上就是采用了形容词转指作宾语的规则,应与形容词处理为同一单位。因此�应合于Œ,同属形容词性。
(四)兼类词的处理应全盘考虑、统一处理。
兼类词有异型兼类词和同型兼类词两种。异型兼类词指词义不同的兼类词,如“领导(动、名)、锁(动、名)、死(动、形)”,也有人认为这些实际是同音词。同型兼类词指词义相同的兼类词,如“共同(区别词、副词)、小时(量词、名词)、区别(动词、副词)”。异型兼类词必须处理成兼类词或异类同音词,但同型兼类词从理论上说则不一定处理成兼类词,这与我们的划类策略有关。比如“研究、检查”一类词,兼有动词和名词的性质,我们可以采取同质策略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也可以采取同型策略处理成第三类词,还可以采取优先同型策略处理成动词或名词。到底采取哪一种策略,主要应考虑下面两方面因素:(一)词类的简单性:类的总数尽可能少;同型兼类词总数尽可能少。(二)句法规则的简单性:划归同一词类的不同词的语法功能应尽可能单一。两方面因素实际上是矛盾的,照顾了词类的简单性就会破坏句法的简单性,照顾了句法的简单性就会破坏词类的简单性,因此应全盘考虑,使两方面的总代价降到最小。比如“研究、检查”等具有动词和名词性质的词占常用动词的44%,若采取同质策略,则会使兼类词太多,破坏词类的简单性,由于数量相当大,因而在句法规则方面得到的好处远远抵不上在词类的简单性上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宜采取优先同型策略,把这类词处理为动词,叫“名动词”。只有在词类性质重合的词数量少时,才宜采取同质策略。比如,“胜利、区别、破例 ”等既有动词性,又有副词性(可做状语),这一类词数量很少,采取同质策略不会使狭义兼类词过多,还会有词类与词类性质一一对应的优点,两方面的总代价较小,因此宜对这些词采取同质策略,处理为动词兼副词。
一旦划类策略定下来,就应对同类现象作统一处理,比如如果把“研究”处理成动词兼名词,就应把“生产、管理、照顾”等也处理成动词兼名词;如果前者处理成动词,那么后者也应处理成动词。《现代汉语用法大词典》把“生产、变化”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但“研究、学习、检查”却只是动词;《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把“生产、变化、研究、学习、检查”都处理成动词兼名词,但把“管理、检验、训练、实习、出版”只处理为动词,这两种处理都缺乏统一性。
附注
[1] “——”后面是笔者的评论。
[2] 陈瑞国(1994)已举过这个例子。
[3] 这里文言层次的“国”和文言层次的“与”是相互配合的,若用现代白话层次的“和”替换“与”,说成“在处理国和国关系时”就不成话了。
[4] 专业语言层次常取文言成分,“叶、鳄、胸、肩”在日常语言的文言层次也是成词的。
[5] 如《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6] 如《现代汉语用法词典》。
[7] 《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的处理与此类似。
8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的处理与此相同。
参考文献:
陈瑞国,1994,词典标注词性浅谈,《理论学习月刊》第9期
冯志纯等,1989,《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高更生,1995,汉语词分类的设想,《中国语言学学报》第六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顾士熙主编,1995,《汉语常用词典》,西安:未来出版社
胡明扬,1996,兼类问题,《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胡裕树主编,1995,《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晓琪等,1997,《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行健主编,1998,《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林 立,1982,名词动词兼类和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刘振铎等,1994,《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
卢甲文,1982,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和层次,《中州学刊》1982.6
陆丙甫,1981,动词名词兼类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陆福庆,1987,试论兼类词的义项建立原则,《辞书研究》第1期
陆俭明,1993,关于汉语的词类划分,韩国《人文科学》69-70合集
陆俭明,1994,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闵龙华主编,1994,《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石安石,1980,汉语词类划分问题再探讨,《语言研究论丛》,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孙全洲,1986,《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探索,《辞书研究》第3期
孙全洲主编,1995,《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宛志文,1985,虚词词性标注的统一性和释义方式,《辞书研究》第2期
赵振钧主编,1997,《语文大辞海》,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郑立华,1986,词性与双语词典的释义,《辞书研究》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7,《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钟 梫,1980,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第1期
周行健主编,1990,《实用汉语用法词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周行健等主编,1997,《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
周 艺,1984,论汉语词典应标明词类,《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